以新质生产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人参与 | 时间:2024-06-18 19:25:59

□苏报记者 张帅

5月31日至6月2日,新质响中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生产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苏州,人民日报社、力唱新华社、国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及江苏省级媒体先后深入采访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济光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明论智加科技、新质响中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等地,力唱聚焦苏州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国经生动实践,全面、济光立体地讲好发生在苏州的明论经济故事。

氢能产业已成苏州未来产业

在张家港市区街头,新质响中随处可见一款绿色新能源公交车,生产与众不同的力唱是,这种公交车使用的是氢能。嘉化氢能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氢能公交车噪音小、动能均衡运行也很平稳,具有四大显著特点:零排放、零污染、高效率、高续航。一般的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充电时间要几个小时,而氢能公交车单次加氢时间仅需10到20分钟,就能达到45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大大提升了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向采访团介绍,国富氢能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核心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是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和绿氢大规模储运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加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填补了高压加注、大容积车载供氢系统、大规模液氢制储运装备的空白。

早在2017年,苏州就开始前瞻布局氢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基础配套良好、区位优势明显。苏州大学能源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双碳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吴玺告诉记者,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苏州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拥有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苏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体系陆续出台,推动形成张家港、常熟“两核”先导创新,相城、昆山、苏州工业园区等多县级市(区)产业支撑,全域多场景联动的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并抢占产业制高点。

人工智能为“苏州制造”注入强劲动能

位于相城区的智加科技创立于2016年,是全球领先的重卡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采访团了解到,智加科技的技术研发实力强,公司80%为核心研发团队,均来自世界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及研究机构,公司与国内外顶级的重卡主机厂进行了深度绑定,并和一级供应商紧密合作,打通了重卡生产和研发的整条产业链,已与国内领先的智慧物流生态平台满帮集团达成深度战略绑定。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者,未来智加科技将携手国内头部主机厂,推出搭载智加领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新一代产品,推进无人驾驶新能源重卡的商业化应用。

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云昆大厦)位于长江路、创业路交界处,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理念,致力于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落地转化,加快实现产业化。

位于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的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首批增强现实方向专业公司,积累了自主可控、领先全栈的空间AI三大核心技术——可穿戴空间计算、智能空间交互以及可穿戴AI计算,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研空间几何理解和语义理解核心算法,致力于跨越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虚实鸿沟,同时,公司在AR智能空间交互方向深入探索,着力提升人机交互效率。

《法治日报》记者表示,这次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比较关注新兴企业、未来产业等,想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探索到一些江苏企业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方面的经验做法。

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光子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采访团在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了解到,苏州光子产业包括了光传输、能量激光、光显示等多个领域,企业和科研院所融合在一起,一个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搭建起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都被整合在一起,共同破解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

苏州岚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桂龙告诉记者,岚创科技于2022年3月落户苏州高新区,不到一年时间,便有了首批样机的交付。

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以服务光电科技企业创新为使命,建有功能完善的高端光学镀膜、光电子芯片封装测试、三维光传感、微纳光学四个共性工艺平台,并配套相应的研发设备设施。研究院已孵化科技企业13家,孵化企业估值近30亿元,获批市级中试工程化服务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各级领军人才项目16人次。研究院已申请发明专利110件、获批34件;申请实用新型44件,授权28件;申请软件著作17件,授权13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光子技术高地。

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李侠介绍,研究院利用平台优势,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向各家企业提供人才、资金、测试等公共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持续提升光子发展环境吸引力,全力推进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苏州采访,确实感受到了技术特别的先进。”中国新闻社记者魏园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新媒体的短视频以及文字、图片,还有组图、图文这样的形式,对苏州整个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报道。